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报告中“人民”一词共被提及177次,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情系人民的真挚情怀与中国共产党始终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立场理念。在前进道路上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特征,是百年大党始终前进胜利的制胜法宝,是衡量党的伟大实践的根本准绳。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赶考之路,唯有坚守依靠人民的初心本色,牢记为民造福的使命担当,方能向人民交出新的历史答卷。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回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完善、发展的历史,就是创立人民性理论并将其付诸实践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资产阶级压迫无产阶级的社会实际,阐明了人民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作用,指出推动人类历史社会进步的“是不断创造历史的、现实的人”,指明社会前进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和谐社会,并以此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贯穿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不断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之问,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纳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飞跃。
紧紧依靠人民是制胜法宝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依靠人民、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坚持紧紧依靠人民,是党在百年奋斗历史中总结的宝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入党章;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指出党和人民的关系是“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放在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位置,坚持人民至上的中心思想,推进在人口众多的大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工作,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梦想。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被历史选择、被人民选择,归根到底是党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心中并为之不断奋斗。
新时代奋斗的实践准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回顾党在新时代十年来发生的历史变革与取得的历史成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党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至上贯穿事业前进始终。历史充分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源泉,是我们始终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最为坚实的基础。只要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就能信心百倍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将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增进人民福祉落到实处,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省坚决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龙江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总体改善,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出龙江力量。
党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在前进道路上唯有将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党的事业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们要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作者: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谭琦)转自《黑龙江日报》2023年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