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时间:2019-10-22作者:李世辉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3426

101213日,2019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校举行。会议主题为“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参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和我校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研究部和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中共黑龙江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副巡视员董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樊建新,校党委书记高岩,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吕冬诗出席开幕式。党委副书记杨冶主持开幕式。

高岩表示,学校重点服务国防建设和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需求,是“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形成了“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作为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的大学,学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把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学校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并专门出台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方案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采取一系列超常规举措,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跃上新台阶。

董成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省委十分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规划、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和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项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最突出的经验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教学,作为全省高校思想理论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引领的基础工程,持续发力,深入推进,探索了龙江途径,取得了良好成效。研讨会为全省高校提供了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对全省思政教育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樊建新在致辞中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建设和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队伍建设趋于专业化、人才培养成绩斐然。这一切成就的取得,根源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理论成果,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想基础。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读时代,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实现学科的不断超越和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在主题报告中,以“意识形态建构:感性与理性”为题,指出西方对中国的持久影响首先是思想理论的影响。他表示,理论的力量只能用理论的力量来摧毁,我们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理论。理论的力量最关键在于练好意识形态的内功,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要用思想讲政治,马克思是用思想讲政治的典范。

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教授以“新中国7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经验启示”为题,从文件沿革、领导架构、党建会议等方面看,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必须以党的创新理论为引领;围绕“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人才培养中心环节,必须科学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定位;关注时代变化特征,必须不断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和期待。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书林教授以“深入总结70年经验,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为题,提出世界观的学习和改造,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全局的根本性的问题。当前,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永远守好这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教育应长期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不能动摇,要长期保持对错误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批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亲和力、渗透力。

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以“新中国7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演进历程及其经验”为题,指出新中国70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经历了起步和曲折、恢复和重建、持续发展和完善等三个时期,形成了五大方案。基本经验主要体现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并与之相伴随、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等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研究部主任余斌研究员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为题,认为从教育原理的主体概念入手,教育主体应为教育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教材并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客体,只能作为工具去看待。依据马克思关于“作为每一个客体的个人”等阐述,也可以把人作为客体来看待;从“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角度,国家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需要处理好国家主体与教师主体间“主体兼性”的关系。

大会交流发言阶段,教育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哈尔滨师范大学党委常委李庆霞,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高地,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王永友,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辽宁,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刘英杰,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小谦,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新疆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闫国疆,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春英,承德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孙凤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科研处刘爱玲,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颖等12位专家学者,分别以“关于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思考”“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国际比较的基本研究取向”“政治底线、理论底子、能力底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树人之本”“论‘四个自信’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如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深入人心”“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观导向”“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加强青年学生劳动教育的历程及路径”“历史教育、身份认同与国家安全”“新中国70年对苏联德育模式的借鉴与扬弃”“马克思主义就在你身边”“理想信念推动青年坚定“道路自信”“马克思主义就在你身边”“如何发现和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为题发言。

大会编辑交流阶段,《马克思主义研究》编辑部编审张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主任庞达先后对各自期刊的发展历程、办刊方向、征稿重点选题方向等问题做了详细介绍,并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

在分组讨论和小组代表发言阶段,与会代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一定要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树立大思政理念,实行课程改革,破除一系列阻碍改革的体制机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实现专业化,一些正在处于转型期间的老师要耐心培育,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当代历史使命,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因地制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树立责任意识,种好思想政治教育责任田等共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理部副主任李春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会议对于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成就与经验,促进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舸珺做了“2020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邀请发言。闭幕式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景云主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