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上一堂高效生动的思政课这六个环节不可少

时间:2019-04-18作者:张澍军、王占仁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浏览:2363

【思政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思政课建设发出的新号令新要求。课堂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可与教育发展共始终。而思政课建设应积极主动设计课堂教学,破解较长时期以来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随意性过大的问题,亦即过于强调“我的课堂我做主”的问题。这是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的关键环节之一。

思政课堂建设设计的指导原则

  课堂设计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也需观照教与学的心理过程。对于思政课而言,课堂设计最重要的前提性承诺包括富于科学性、政治观点正确;富于使命感、满怀教育激情;讲究教学艺术、精心备课钻研;讲究心理过程、恰当把控课堂潮起潮落。“富于科学性”,就是要符合规律,符合教育的一般规律,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符合学生思想成长规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思想观念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可以说是思政课堂设计的基本要求、底线要求。“富于使命感”,就是深知肩负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义务和责任感,深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家国情怀,信心满满、神采飞扬的教态。经验证明,这种课堂情境和氛围,对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是极为重要的。“讲究教学艺术”“讲究心理过程”,就是要精心设计课堂美,恰当布局情趣,合理使用技巧,规避“审美疲劳”,把控教学对象的心理节点,使课堂生动活泼、错落有致、高潮迭起、不断深入。教学细节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一定程度上细节决定成败。总之,这可称之为“两个富于”“两个讲究”的思政课课堂设计指导原则。

思政课堂建设设计的基本做法

  在上述课堂设计指导原则的基础上,以各门思政课教材的一章(最好是跨章组成“专题”)为单元单位,每一单元单位都要潜心研究、精心配置课堂教学环节或元素。其一,这要成为一种硬性规范。“硬”在哪里呢——备课是重点,讲课是要件,评课是标准。随着经验积累、教学内容和形势任务等的变化,这样每个课堂教学环节或元素都可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每项都不会缺少。其二,这种自觉设计要常态化:不是某一单元单位而是“每一”单元单位,不是某一节课而是所有思政课,不是有时而是课堂教学全程,都要这样细致贯通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元素。其三,要制度化。可先行试点,可典型引路,乃至管理部门出台相应规范文件。只要长期坚持,就能不断改善,最终必有所成就。

思政课堂建设设计的六个环节

        第一,至少结合自己的科学研究深化探讨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重点实现一次理论的精彩提升。思政课堂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按照我国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高校思政课原本就是侧重解决“为什么”的理论思维问题,而不是很多“是什么”的具象的照本宣科。有些情境下,确需有所取舍,这种取舍配置,可使学生在高校思政课堂有丰盈的理论性、科学性的获得感。我们常说,思政课要使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莫过于一个个精深而有益的理论观点。

        第二,必须配置一个重点案例教学环节。思政课堂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问题,以事实作素材,而编写成的某一特定情景的描述。这种案例不是随机的、顺便的,而是精心设计的,是典型的、有情节的、有故事的、有一定时空分量的,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因为,有时具象材料对于学生的教育影响,并不亚于理论逻辑。

        第三,在每一单元中搞一次精心设计实施的教学互动。思政课堂就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也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这就要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现在的学生,思想理论信息来源是多渠道的、多元的,思想中的困惑是多方面的甚或是深层次的。部分学生对思政课的正面教育内容存在半信半疑、将信将疑甚至有某种抵触的心态。这部分学生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较大。同时,即便是积极学习思政课的学生,也要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形式才能进一步激发出他们的理论兴趣,引发深入思考。因此,这就需要老师们精心设计教学互动。只有经过思想的对话交流、触及思想的碰撞乃至冲突交锋,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教育效果才会是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面也才是有效且广泛的。

       第四,要至少探讨解决一个学生中较为普遍的思想问题。思政课堂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思政课内容需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帮助引导学生解决或者解答他们所关心的热点课题、思想问题。这历来就是思政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思政课的优势所在。这一优良传统,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扬光大,有所创新,有所提升。

        第五,要探讨解答或阐释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思政课堂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现实中的重大事件层出不穷。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种现实问题无时无刻不反映到校园中,反映到学生中。思政课内容是我们社会主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反映,它对现实问题是有解释力的。因此,及时探讨解答或阐释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不仅仅是展示了思政课的应有价值,还能够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影响力,也是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教育目的之一。

        第六,要选择一个理论观点或思想,着重讲解它的方法论意义。思政课堂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恩格斯曾说过,马克思的学说不是教义,而是方法。的确,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精通它的目的就在于应用。这就是理论的方法论意义问题。过去我们思政课比较看重强调学生真听、真懂、真信,这是对的,是前提;但对于应用,尤其是对于如何应用,似乎还未达到应有的重视。殊不知,只有应用了,才能验证是否真懂、真信。所以,关于思政课理论内容方法论意义的讲授,应当高度重视起来。它是一个举一反三的问题,是一个拓宽拓深思政课价值的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理论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理论修养修为的重要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思政课这六个课堂教学环节或元素设计,就单个环节或元素而言,并非新的创造。但将它们集成为一个整体并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则不失为一种新的模式,不失为一种集成创新,也符合“全面”“协调”“创新”的思路,更融入了思政课改革创新所应坚持的“八个相统一”。当然,在实施过程中,这些环节或元素是有可能有所交叉的,要灵活变通运用。但无论如何,高效生动的思政课堂一定要充分设计这六个课堂教学环节或元素,做到一个也不缺少。

(作者:张澍军、王占仁,均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7JFZX013〕、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6JZD010〕的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